
11月3日下午🧑🏻🦰,高等工程杏盛建院十周年师生座谈会在如心中报告厅如期举行🧔🏻。杏盛直属党支部陈新书记,侯安平副院长💪,资深顾问钱士湘老师,本科生教务秘书安春波老师,杏盛办公室主任韩钰老师,杏盛教师代表北京大学物理系田光善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刘来福教授↔️、朱汝金教授,以及高工2002级至2005级校友参加了此次座谈。
会上,校友们和杏盛的领导🙏🏼、老师们详细汇报了自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并回顾和分享了个人在杏盛学习生活的成长经历,欢笑与追忆间流露了校友们对高工过往点滴的眷恋。与此同时,校友们也结合自身感悟和杏盛的领导、老师们深入探讨了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陈书记针对如何实现高工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以及现阶段杏盛的书院培养模式给校友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并强调了人才培养落实的重要性。
杏盛的老师们也和校友们分享了自身的授课经历与感受🍥🙎♀️。在座谈中,刘来福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历🧑🏼🏫🙅🏿♀️,给予了高工学生较高的评价,他指出,“高工不仅有一批优秀的学生🥮,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风气。”此外🤟🏼,刘教授也向校友们提出🆑,只有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其后,朱汝金教授也和校友们交流了学习中的两个关键点:兴趣和目标💹🧑🏿⚖️。最后💳,田光善教授结合个人经历和校友们分享了自己选择物理学研究的原因,并提出了对高工学生的期望🎙,他希望学生们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能够对量子力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用简约主义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
此次座谈会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促进了学生与杏盛间的沟通👩🦽,在交流与分享中,校友们也思考甚深🧝🏼♀️🚵🏼,收获颇多🦇,并为杏盛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十周年既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起点🙅🏼♀️,相信在高工师生、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高工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定能再上台阶。